服务热线:
栏目分类
行业新闻
13755049810
1. 国内外循环水处理行业现状
我国虽然水资源短缺,但却是工业耗水大国,工业用水总量逐年增加,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如图 4.1)。根据中国水利部最新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2007 年全国工业用水总量已达 1402 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 24.1%。
我国目前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却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1999 年我国工业用水平均重复利用率约为 53%,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水重复利用率 75% 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初和日本 70 年代的水平,比日本 1997 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 25%,比美国 2000 年的规划指标低 41%。1999 年每万元 GDP 取水量约为日本的 18 倍,美国的 22 倍。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国工业节水已取得巨大进步,每万元 GDP 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的取水量一直呈递减趋势(图 4.2),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工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4 年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只达到 60%~65%,而同期发达国家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 80%~85%。2004 年每万元 GDP 取水量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3 倍,是国际先进水平的 5~10 倍。
工业用水中循环冷却水的耗水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我国冶金、发电、石油、化工等行业工业循环水年耗水量占到工业用水总量的 50%~80%。由此可见,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效率是目前解决我国工业用水紧缺、减少水污染物排放的关键环节。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刚起步时,发达国家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率已提高到 3~5 倍,并开始研究开发循环冷却水零排污技术。目前,发达国家工业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率已普遍达到了 5 倍以上,个别系统甚至达到了 10 倍或者零排污。我国在「八·五」、「九·五」,通过对工业节水技术的创新开发,使我国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浓缩倍数普遍提高到 3 倍左右。国家科技部「十五」期间又重点支持了「工业循环冷却水节水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使我国工业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部分耗水企业的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提高到了 5 倍以上。
尽管我国工业节水技术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从单位工业产品的新鲜水消耗量和污水排放量来看,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例如,国外炼油厂加工吨原油的新鲜水耗量一般小于 0.5t,国内平均水平为 2.4t,是国外先进水平的 4 倍多;国外加工吨原油的工业污水排放量为 0.2t,国内平均为 1.78t,是国外先进水平的近 9 倍;我国生产 1t 乙烯所需水量相当于日本或美国的 3~6 倍。从表 4.1 列出的我国不同时期主要工业产品耗水指标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我国对重点耗水行业的用水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工业行业仍需要不断挖掘节水潜力。因此,我国工业冷却水节水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技术难度越来越高,节水任务更加艰巨。
2010 年的 863 计划中已设立了「工业冷却与锅炉系统节水及废水近零排放技术」项目,旨在通过化学处理技术、热能高效利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相结合,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冷却与锅炉系统节水及废水近零排放核心技术,在石化、钢铁、电力等行业建设 100 套浓缩倍率为 5 倍的节水示范工程,带动推广 1000 套,使我国工业循环冷却系统的浓缩倍率普遍达到 5 倍以上,同时建立两套浓缩倍率达到 8 倍的示范工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水处理化学品仍是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市场的主流水处理化学品,是精细化学品中一类重要的专用化学品,也是工业冷却水处理技术中最基础且最重要的物质,包括缓蚀剂、阻垢分散剂、杀菌灭藻剂、絮凝剂及各类辅助药剂等,应用广泛、用量大,已为工业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达国家水处理化学品发展较早,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80 年代一直以 8% 以上的速度增长,近年来虽然发展速度变慢,但仍保持着每年 2%~3% 的增长速度。我国水处理化学品是 20 世纪 70 年代随现代水处理技术的引进而发展起来的,八、九十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大规模的精细化学品产业,市场增长率居世界之首,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以上。
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全球水处理专用化学品及服务市场总额已从 2004 年的 81.69 亿美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95.81 亿美元,2012 年达到 111.7 亿美元,年平均增速为 3.1%。其中,美国的年增长率为 2.6%,欧洲为 2.9%,日本为 1.1%,中国为 7.6%。相对于 2007 年全球 4 亿美元左右的非化学水处理业务收入来说,水处理化学品仍是水处理市场的主流。
国内水处理专用化学品市场中,以有机絮凝剂增长速度最快,平均达到 8.1%。其中以聚丙烯酰胺为主的有机絮凝剂占了有机絮凝剂市场总额的 80%,聚胺和季铵盐类等有机絮凝剂只占了有机絮凝剂市场总额的 20%。预计未来五年,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率的提高,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将会是国内增长最迅速的水处理专用化学品市场。
从水处理常用的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絮凝剂等专用化学品的市场发展来看,中国的水处理产业最为活跃,市场呈快速增长状态,国外公司和国内公司所占市场比例大致相同。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看好中国水处理市场,直接或通过收购国内企业不断进入国内市场,使得原有的国内水处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企业只有通过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我国工业水处理化学品在经过引进吸收国产化和创新研发产业化两个重要阶段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精细化学品行业。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起,水处理化学品新单剂的技术发展趋缓,以化学品为基础的综合技术服务成为水处理化学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水处理产业的经营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销售水处理化学品,而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供应商同时可以提供的与水处理化学品相关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也变得同样重要。国际化大公司通过纵向联合,使其可提供的水处理技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从水处理基础设施设计、建造到水处理化学品生产、供应和与水处理化学品应用、用水设备及设备问题处理等相关咨询服务在内的水处理服务总承包,向客户提供包括供(原)水处理、监测、药剂投加、污(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及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在内的水处理完全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而一部分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的经营模式,通过水处理化学品专业化生产、专有设备制造和开发针对性非常强的水处理技术,同样也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获得较高的收益。
水处理化学品的绿色化是工业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工业的高度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涉及的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等方面都成为国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被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人类已认识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因此广泛应用环境无害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实现高效益、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国相继制定了水净化法、安全饮水法、资源保护和回收法等要求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1995 年美国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有害的原料、产物、副产物、溶剂和试剂等的生产和应用。可以预见「绿色化学」革命将是 21 世纪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学科前言和研究重点,它将成为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无疑也将是 21 世纪水处理剂发展的中心战略。
绿色水处理技术的核心首先是水处理化学品的绿色化,即水处理化学品自身无毒无害、生物可降解性、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化学品加工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
(1)无磷缓蚀剂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常用的缓蚀剂铬酸盐、亚硝酸盐等缓蚀效果虽好,但毒性大。钼酸盐、钨酸盐等虽然毒性较低,但目前市场价格较高。因此,我国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常用的缓蚀剂仍主要以无机和有机膦类为主,如无机聚磷酸盐、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2-羟基膦基乙酸(HPA)、多元醇膦酸酯等,产品应用广泛,生产企业众多,年生产规模已达几十万吨。除此以外,锌盐也是工业循环水中常用的一种缓蚀剂。含磷水处理化学品大量、无规则排放将加重自然水域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工业水处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世界各国已在逐步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其排放。如欧盟的 76/464/ECC 法规中明确规定锌和磷酸盐属于对环境有害,需要逐渐减少向环境排放的化学品,并且限定值远低于其在循环水中作为缓蚀剂常用的浓度值。
国内外研究机构虽然都在积极开发绿色环保的无磷缓蚀剂,但得到实际应用和工业化的产品并不多。市场仍急需能够真正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具有良好缓蚀性能的无磷缓蚀剂。国内外已报道的环境友好无磷缓蚀剂包括:稀土-羧酸盐化合物如水杨酸的铈盐(OH·C6H4·COOCe·9H2O,O-H2NC6H4COOCe·3H2O);S-羧乙基硫代琥珀酸;通过蛋白质水解、分子结构中包含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碱性氨基和酸性羧基基团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替代唑类化合物作为铜缓蚀剂的嘌呤(PU)和腺嘌呤(AD)以及长链脂肪胺类化合物等。
长链脂肪胺类化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吸附成膜特性,同时分子结构中可以不含磷,是目前环保型无磷缓蚀剂开发中最为关注的一类化合物。国内外已报道的环境友好有机胺类缓蚀剂有:聚琥珀酰亚胺、乳糖酸等的衍生物;亚磺酰氨基羧酸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以及N-取代氨基磺酰羧酸盐等,对循环水中的铁和铁合金以及锌、铜等在 pH=8.0~8.8 内都有好的缓蚀效果。目前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开发的一类无磷缓蚀剂——N-烷基-N-脂肪酰基氨基脂肪酸盐,已完成了实验室研究,正在进行中试开发。室内静态和动态评价试验都显示,在腐蚀性水、海水淡化水等多种循环水质条件下该化合物对碳钢都表现出良好的缓蚀性能,腐蚀率可控制低于 0.03mm/a,而且对氯离子有较高的耐受性,挂片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缓蚀性能优于传统的磷系水处理药剂。
(2)可生物降解阻垢分散剂
我国水处理产业中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品就是阻垢分散剂,主要包括有机膦、有机膦羧酸、水溶性低分子量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等。但是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尽管多数聚羧酸阻垢分散剂毒性较低,但它们一般无法在微生物和真菌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无毒的物质,若在水体中长期大量富集,也将加重环境的污染。
我国在「十五」期间重点支持了一批可生物降解的阻垢分散剂的开发,如聚天门冬氨酸(PASP)、聚环氧琥珀酸(PESA)、聚环氧磺羧酸(PESC)、低分子量聚谷氨酸(LMPGA)等,使我国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型阻垢分散剂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产品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从近年来国内阻垢分散剂产品的销量来看,可生物降解阻垢分散剂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有机膦和聚合物。一方面是工业企业对水处理化学品绿色化重视程度不够;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可生物降解阻垢分散剂还不能够满足日趋复杂和苛刻的循环水水质处理要求,应用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重点又开展了 PASP 和 PESA 的改性研究。如利用合成聚天冬氨酸工艺过程中生成的具有很强活性的线性聚酰亚胺中间体,合成含有磺酸基、膦酰基、羟基等侧基的聚天冬酰胺。
我国 863 科技攻关计划中研制开发的氨磺酸型无磷多官能团阻垢剂——N-(1-羧基-3-甲氧基-3-羰基丙基)-N『-(2-硫代甲酰基)乙撑二胺二甲磺酸钠(CsEM2S),也是一种通过分子结构修饰得到的高效无磷阻垢分散剂,将满足工业循环冷却水近零排放的技术要求。
(3)环境友好杀菌灭藻剂
水处理杀菌灭藻剂主要是用于抑制或杀灭水中的细菌、藻类和真菌等的滋生和繁殖,从而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腐蚀和微生物粘泥,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正常运行。常规的杀菌灭藻剂对人类和水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并经常在环境中累积,导致对环境的长期性危害。如常用的氯化型杀菌剂,易在水中产生三卤代甲烷等对人体有害物质。以季铵盐为代表的非氧化型杀菌剂,毒性仍偏高,难以生物降解。
国内外已开发并工业化的低毒、环境友好的杀菌灭藻剂有:美国 Albright & Wilson 公司发明的季磷盐杀生剂——四羟烷基硫酸磷(THPS)、美国 Rohm and Hass 公司开发的有机硫类杀菌灭藻剂——4,5-二氯-2-n-辛烷-4-异噻唑啉酮-3-酮(DCOI)以及使用后基本上无残留无残毒对环境无污染的二溴次氮基丙酰胺(DBNPA)等。我国近期开发的以胺、季铵化试剂、二卤代物、硫化试剂等为主要原料,经取代、季铵化、再取代等反应合成的一种有机硫聚季铵盐,对菌、藻都具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同时低毒、低泡、易降解,是可用于循环水系统的环境友好型粘泥抑制剂,在 863 计划中也将完成中试研究。